2021年,我中心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外事外经局的具体指导下,以实现“双碳”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大抓项目、大抓招商”为抓手,不断创新招商思路,改进招商方式,拓展招商领域,狠抓责任落实,招商引资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一)实际利用外资。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7779万美元,完成全年任务1.31亿美元的135.4%。
(二)省外资金到位。全年实施省外项目356个,实际到位资金841.92亿元,同比增长13.95%;完成全年任务746.26亿元的112.82%。
(三)省内资金到位。全年实施省内项目209个,实际到位资金461.34亿元,同比增长12.76%,完成全年任务374.1亿元的123.32%。
(四)项目签约。2021年共新签约招商引资项目212个,引资额1938.29亿元,完成市上下达签约项目150个任务的141.33%,引资额1500亿元任务的129.22%,其中合同项目100个,引资额636.72亿元,协议项目112个,引资额1301.57亿元。新开工项目63个,资金到位82.03亿元。
(五)项目策划。2021年储备包装策划项目216个,总投资1425.33亿元,完成市上下达包装策划项目100个任务的216%,完成总投资1100亿元任务的129.58%。
二、主要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完善体系,优化顶层设计
参与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试行)》,全面打开“双碳”背景下我市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新局面;参与修订了《市招商引资工作委员会会议流程和工作落实机制(试行)》,规范了会议组织筹备工作,保证了会议质量;参与修订了《榆林市鼓励外商投资若干措施》《榆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等四个优惠政策,进一步规范奖励兑现流程,提高外资奖励力度;参与修订了《榆林市招商引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办法(试行)》《榆林市优秀产业项目、招商引资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奖励办法(试行)》,建立了科学的考核激励机制。通过不断健全招商引资工作的政策体系,逐步提升了精准招商和项目全程服务水平。
(二)搭建平台,实现市县联动
今年以来,我中心积极组织各县区、园区、部门参加重大经贸活动,充分利用经贸活动客商云集、企业聚集、信息汇集的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招商活动,为县区、园区、部门和企业之间搭建项目对接平台,通过广泛宣传推介我市的投资环境和优惠政策,吸引客商来榆考察、来榆投资、来榆兴业。
一是举办榆林—京津冀产业合作对接会,邀请企业80多家,签约项目7个,引资额145.3亿元,涉及特色农产品冷链物流、超临界热裂解地下气化制氢及二氧化碳捕集利用和管输供氢气、红色影视拍摄基地建设合作等多个项目。二是在第五届丝博会上,组织了“榆林市重点招商产业推介暨项目签约仪式”“榆林工业互联网院士论坛暨政产学研联动创新大会”“中欧-榆林经济合作论坛”及“2021榆林文化旅游项目招商推介会”四场会议,签约项目共167个,引资额1715.32亿元,合同项目85个,引资额537.92亿元。三是举办榆林—成都产业合作座谈会,邀请企业20多家,围绕是文化旅游和现代农业开展互动交流,充分展示了我市独特的自然资源及人文景观。四是在第十六届煤博会上,组织签约活动三次,签约项目29个,引资额76.89亿元。期间,成功举办了“第七届陕甘宁蒙晋经济合作交流会”,大会主题为“沿黄地区双碳背景下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沿黄各地市市级领导和招商部门负责人及沿黄地市知名企业参会,围绕低碳绿色发展、产业链配套、技术承接、项目合作等内容进行讨论交流,促进了“双碳”背景下我市与周边地市开展多领域、全方位、深层次交流合作。五是组织参加线上陕西—长三角地区经济合作活动,会后组织各县市区、园区招商主管部门就相关项目进行对接,进一步促进我市与长三角地区深入交流合作,推动协同创新发展。六是在深圳举办榆林—粤港澳大湾区产教融合(现代服务业)、农业产业、无人装备产业三场精准对接会,粤港澳近60户重点企业出席会议,各县市区与企业代表围绕资源优势、合作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交流探讨,进一步推动我市与大湾区产业承接、项目链接更加深入。
(三)创新方式,强化精准招商
今年以来,我中心紧密围绕榆林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在招商方式上不断改进、不断创新,结合“走出去、请进来”,多措并举实现精准招商,吸引优质项目落户榆林。
一是围绕产业链开展小分队招商。为了推进和谋划一批产业延链补链项目,我中心结合《榆林市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工作方案》,围绕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大、引领示范强的项目,多次组织相关县区、部门组成招商小分队,聚焦京津冀、成渝贵、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活动。重点拜访了中国数字集团、中信重工、华润电力、中稀易塗集团、中农现代投资、海升集团、耐特菲姆、深圳德塔工业、摩根(深圳)创意产业园、大疆无人机、深圳东潮集团、深圳宏琦达、深圳和而泰、深圳博为教育等企业。通过一系列务实高效小分队招商活动,与中信重工、耐特菲姆等多个延链补链好项目、新项目达成合作意向,弥补了榆林部分产业链项目的空白。二是围绕产业规划外出精准招商。今年,我中心积极改变传统的“等商”观念,以全市“十四五”产业规划为引领,明确了招商方向,积极主动走出去开展精准招商,将招商引资从“装进篮子都是菜”的来者不拒阶段转到了“提着篮子选菜”的精准招引阶段,加大优质项目的储备和策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积极培育新的产业体系。先后赴西安、成都、上海等地考察了中国诚通集团、陕西铭泊停车服务公司、中科院建筑设计研究院、四川帕沃可矿物纤维制品有限公司、上海张江瑞尔先进制造业技术研究院、上海企源新联科技、毅进教育等企业。通过充分沟通对接,达成一系列合作意向。三是围绕精准推介做好接待工作。一年来,我中心接待了碧桂园集团、河南豫能、上海红星美凯龙、陕西果业、上海交大、吉利集团、中国成路集团、京东集团、腾讯云计算、新城控股集团等多批次来榆考察的客商和考察调研团。利用客商来榆考察之际,大力宣传推介榆林优势产业和投资环境,并把合适的项目推荐到合适的县区和园区,促成来榆客商与县区、园区达成合作意向。
(四)多点发力,助推项目落地
一是充分借助市级招委会作用,强力推进解决落地难、推动慢的重大招商引资项目。今年以来,共配合筹备市级招委会召开5次,研究推进了高化学中国北方总部、中垦定边智慧生态农场、远景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通用飞机总装实验基地、玄武岩纤维制造、陕果黄河集团红枣生态经济产业带建设、以色列耐特菲姆(广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节水灌溉项目等20多个招商引资项目;二是务实开展项目推进情况调研工作,多次前往各县区、园区走访调研,实地调研 了米脂小米产业园融合发展示范项目、中石油煤层气府谷勘探项目、神木市陕西泰和利华工业有限公司柔性显示及5G单体材料项目、榆林经开区国家能源集团5万吨可降解塑料项目等,详细了解项目推进情况,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全力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力争早日建成投产。
(五)补齐短板,加强外资招引
面对我市多年来利用外资基础薄弱、外资项目少、外商直接投资难度大的现状,我中心按照“一年打基础、两年定盘子、三年见成效”的总体思路,积极借助中介招商机构的力量,委托中欧协会开展线上线下外资专题招商活动,力争引进一批优质外资项目。一是在第五届丝博会“中欧-榆林经济合作论坛”上,积极为各县区、园区寻找外资企业搭建平台,取得了一定成效,签订了6项涉外合作协议,2个外资项目。二是在第十六届煤博会上,为“一带一路”国际论坛邀请到11家外商企业及19名商协会人员,并组织外商赴靖边和神木进行实地考察,精准对接洽谈,多家外商企业与靖边和神木达成了合作意向。三是利用线上平台召开视频会议进行洽谈对接,组织了“神木中德智能交通产业园”入驻项目视频会议、以色列耐特菲姆节水灌溉项目视频对接会议等;线下组织策划了“全国台企联榆林行恳谈会”活动,50多位嘉宾出席了会议,为榆台经济交流合作搭建了舞台。通过线上交流、线下对接等方式,了解外资企业诉求,推介我市优势,积极寻找合作点,力争实现共赢。今年,台湾巨皇2000MW太阳能跟踪式支架生产项目和日本高化学总部建设项目的成功落户,实现了我市台企和外资总部“零”的突破,对提高我市利用外资的层次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我中心积极对接德国水疗产业巨头巨晴集团,促成高端浴盐生产项目落地神木,首期外资5000万美金,为我市外资项目注入了新的活力,确保全年外资任务顺利完成。
(六)稳扎稳打,夯实招商基础
一是开展挂图作战,结合我市“十四五”产业规划,重点谋划“8+6”重点招商产业,修改绘制招商引资地图,详细标出了产业的集聚地、龙头企业、目标企业等,为我市招商工作实现精准挂图作战服务。二是制定了《装备制造产业“链长制”工作方案》,完善《榆林市装备制造产业招商路线图》,全面梳理近3年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并推进项目开工建设,包装策划了38个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项目,利用长三角、粤港澳等招商活动,通过线上、线下主动对接企业,促成项目签约落地。三是建设智慧招商平台,实现招商引资项目管理科学化、智慧招商移动办公便捷化、招商引资宣传渠道多元化,实时展示我市招商优势,拓宽网络招引渠道,加强招商引资全过程动态管理,全面跟踪掌握项目动态。四是大力宣传榆林投资环境,制作了MP4电子宣传片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榆林形象和发展,编印了《2021榆林投资手册》、《榆林2021招商项目册》,同时充分利用中心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推送新闻报道,截止目前,中心网站发布、转载新闻439条,微信公众平台共发布信息593条。
三、党建引领,强化管理,提质增效
一年来,我中心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坚持以党建统揽全局,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着力推进党建与招商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招商任务高质量完成,全体干部职工焕发出团结和谐、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为强化管理、提质增效提供了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一)学思践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
紧紧围绕“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各项任务。印发《中共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党支部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实施方案》,成立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保证党史学习教育有序展开;利用每周三集体学习时间,开展党员讲党史、领导干部讲党课等活动,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参加市外事外经局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学习习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暨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培训班,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扎实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与芹涧路社区对接开展党员服务,完成了认领的芹涧路金花小区外墙粉刷项目工程,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前往小纪汗镇昌汗界村开展清洁卫生志愿服务活动,优化居民生活环境;印发《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关于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方案》,积极参加“为党旗增辉 为沙漠增色”“踏寻红色足迹,重温红色记忆”等主题党日活动,组织党员干部观看《血战湘江》等党史题材电影;认真召开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组织生活会,务实开展谈心谈话与对照检查。
(二)筑基提质,加强组织建设
一是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坚持每周三集中学习制度,将学习与工作相结合,将日常学习与专题学习相结合,不断加强“学习型”机关建设。二是严格党内政治生活。认真贯彻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按时召开支部委员会、党员大会、党小组会;坚持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和谈心谈话制度;严格按照党组织关系转接要求吸收党员;规范党费收缴工作。三是强抓党风廉政建设。严格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强化“一岗双责”,主要领导与分管领导、分管领导与科室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印发全面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全面细化职责,严格落实。四是严抓执纪监督。凡属“三重一大”事项,必须通过主任办公会集体研究决定,确保决策的民主性和科学性,积极邀请驻中心纪检监察组成员参加重大事项讨论会。五是增强意识形态引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和主动权,严格执行网络信息发布审核制度,网站、微信公众号未出现违背主流意识形态的内容。
(三)多措并举,加强队伍建设
在以大招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招商队伍的建设尤为重要,我中心高度注重招商人员的综合能力培养。一是实行制度化管人,修订并出台了《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个人绩效考核办法(试行)》和《榆林市招商服务中心财务管理制度》。二是开展人人上讲台活动,利用每周三固定学习日,安排干部结合自己的业务工作、爱好特长上台讲课,展现自我、锻炼提升,全年累计开展30次。三是自主组织培训,组织招商礼仪、招商地图及包装策划项目专题培训各1次,《产业链招商的实际操作》《招商人员职业素养与团队建设》《如何快速打造一支招商铁军》《如何利用产业招商地图做好精准招商》等线上专题业务培训10余次,提升招商干部的实战能力。四是参加中省市各类培训,先后选派干部参加了“陕西省围绕新发展格局稳外资专题培训”、“全省外商投资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培训”、“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业务能力培训”、“榆林市招商干部培训”,不断提升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把握能力。五是扎实开展干部作风集中整顿工作,制定了《转变干部作风十项规定》,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围绕“四不一任性”深入开展自查自纠,干部作风切实得到转变。六是建立图书阅览室,添置了政治、经济、法律、历史等各类图书400余册,方便干部借阅学习,进一步推动“学习型”机关建设。
回顾一年的工作,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的不足,主要表现为:受土地、规划、环保等因素制约,很多项目难以落地;项目储备不足,投资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引领性强的项目少,对全市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带动不足;外资任务艰巨,利用外资渠道窄、外资项目少,缺乏外资业务专业干部,任务完成难度大;干部年龄结构老化、知识结构老化,专业人员短缺问题突出,严重制约着招商引资工作。
四、2022年重点工作计划
2022年,我们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以实现“双碳”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全年招商引资目标任务,不断创新工作机制,拓宽招商渠道,优化服务流程,努力实现招商引资工作的新突破,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找准定位、精准谋划。重点围绕省上的23条产业链和市上的13条产业链,进一步梳理出我市招商重点产业,绘制产业图谱和招商地图,确定招商区域,力争在产业链招商上寻求新突破。
(二)摸清家底、练好内功。深入实地调研,摸清各县市区、园区的基本情况,建立一套完整的要素体系、产业布局、项目分布图谱。同时采取“引进来、走出去、多实践”的方式,加强招商队伍的能力培训,提升招商队伍科学研判、对接洽谈、协调落地等基本功。
(三)搭建平台、市县联动。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谋划、筹备好2022年丝博会、煤博会、长三角、陕粤港澳等重大经济活动,带动各县区、园区共同参与到各类活动中来,不同角度、不同领域、不同层面上去寻找商机,促进项目数量和质量双提升。同时,进一步推进智慧招商平台建设,完善要素保障、园区分布、承载条件等内容,实现招商信息“手中握”。
(四)考核督导、夯实责任。招商引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项目落实,要利用招商引资“周动态、月调度、季点评、年考核”工作机制,深入县市区、园区扎实开展考核督导工作,切实压实招商责任,推动项目落地建设。
(五)务实创新、提升服务。要不断解放思想,运用“投行思维”,创新招商模式,谋划和引进一批大项目、好项目。要切实转变服务理念,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提升综合服务水平,要为企业提供多方位、多领域的服务保障,推进项目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