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哞,哞……”近日,笔者在清涧县老舍窠便民服务中心邢家沟村千亩黑牛智慧牧场看到,一座座扇形钢结构牛舍里,数不清的安格斯黑牛、日本和牛个个毛色黝亮、体型健壮,有的在闲庭信步,有的正闭目养神、有的则挤在一起抢着喝水……
伴随着1500头从澳大利亚引入的优质肉牛在黄土地“安家落户”,邢家沟村千亩黑牛智慧牧场不仅成为了清涧县培育高端黑牛品牌的“主阵地”,更为当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增添了“底气”。
资源换项目 打造高端肉牛基地
清涧县万头黑牛养殖项目,是清涧县党委、政府立足资源和产业优势,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最终与陕西外经贸土地整理开发工程有限公司达成合作的重要招商引资项目(清涧县负责提供项目所需土地,陕西外经贸集团投资项目作为使用土地的条件)。其中的千亩黑牛智慧牧场占地1000亩,总投资达5亿元,于今年10月开始运营,计划养殖黑牛1万头,目前存栏1500头。
“近年来,国内市场高端牛肉供不应求,加之省内大规模、标准化肉牛养殖场数量不多,我们瞄准这一商机,开始在全省范围内进行选址。“据陕西外经贸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武学辉介绍,该公司经过多方考察调研,发现邢家沟村地势平坦、背风向阳、水资源丰富、环境无污染,遂决定在此建设西北地区最大的全自动化高端肉牛养殖繁育基地。
为了产出适销畅销的高端牛肉产品,邢家沟村千亩黑牛智慧牧场计划在引进国外高端肉牛品种的基础上,利用”进口良种母牛+和牛胚胎移植”繁育模式,聚力打造清涧地方肉牛品牌——清涧黑牛,实现从普通肉牛养殖向高端肉牛养殖的转型升级。
每一批牛进场时都会进行严格检验,并逐个接种疫苗;专门成立饲养组、兽医组、饲料加工组,全流程呵护每一头牛的健康……千亩黑牛智慧牧场场长徐孝石,是一位有着20余年养牛经验的专家,近期他每天都会在牧场认真巡查肉牛的适应和生长情况。“根据我一个多月的连续观察,我们引进的肉牛已完全适应了清涧的气候和环境,目前情况良好,体重都增加了不少。”徐孝石说。
企业加农户 连农带农合作共赢
近年来,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的支持下,肉牛养殖已成为了清涧农户发展产业增收致富的主要选择之一。但在当前相关产业发展中,仍然存在规模小而散、养殖效益低、技术含量低、抗风险能力弱等问题,本地品种牛肉在肉质、口感等方面也有一定差距。
针对上述问题,清涧县与千亩黑牛智慧牧场签订合同,依托“企业供母牛+农户搞繁育+企业回收犊牛+企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对有意愿养殖黑牛的农户,由牧场将怀孕两个月的母牛以低于市场价10%的价格出售给农户,此后再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回收六个月的牛犊。待农户购置的母牛面临淘汰时,牧场还会按照此前的购买价向农户回收母牛。与此同时,牧场还将向清涧县域内从事黑牛养殖的养殖场、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人工授精、疾病防治等无偿服务,真正把农户牢牢地嵌入黑牛养殖全产业链中,大大降低农户养殖成本和风险,彻底解决母牛怀犊和销售难题。
今年以来,老舍窠便民服务中心也积极抢抓黑牛养殖产业跨越发展的契机,持续创新完善联农带农机制,推动富民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中心共向牧场流转土地1380亩,年收益达13.8万元,106户农户直接受益。下一步,我们将聚力引导、发动更多村民参与到黑牛养殖中来,力争早日实现‘人均一头牛、三亩草,每年增收1万元的’目标。”该中心党工委书记惠龙龙说。
政策来打底 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
农户购买黑牛母牛、出售牛犊可享受财政补贴,贷款购买黑牛可享受相应贴息政策;政府免费为农户购买黑牛保险、建设标准牛棚;农户种植紫花苜蓿也可获得一定补助……
为更好发挥黑牛养殖产业的持久带动效应,今年清涧县针对相关产业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以统一筛选农户、统一建立台账、统一技能培训、统一兜底保险、统一社会化服务、统一粪污处理为抓手,全面建立养殖基地与养殖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吸纳更多农户参与黑牛养殖,推动全县肉牛养殖产业上规模、提质量,辐射带动全县养殖业向高端市场迈进。
老舍窠便民服务中心老舍窠村养殖大户惠海军,目前家中存栏肉牛16头。当听说政府和牧场的惠农政策后,他连连称赞,“我养牛二十多年,收入有好有坏。有了政策的帮助,我们继续发展养殖的底气更足了。”
邢家沟村村民白李惠原来一直在外务工,但因父亲生病需人照顾只得返乡,但家庭收入却少了一大截。千亩黑牛智慧牧场投运后,他在牧场当上了饲养员,上班只需四五分钟的车程,每月工资底薪加考勤至少能拿到4000元,还不影响日常照顾父亲的各类事务。
据了解,千亩黑牛智慧牧场项目全部建成后,不仅可有效带动清涧县5000户农户实现增收,在日常养殖、屠宰、加工、冷链、物流等环节还可向当地群众提供长期就业岗位超200个、临时就业岗位150余个,真正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