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产资源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国内外罕见,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2021年,原煤产量5.52亿吨,比上年增长6.2%,产量达到历史新高;原油1094.66万吨,增长4.4%;天然气214.15亿立方米,增长1.9%。
煤炭:榆林是全国产煤大市,54%的国土面积含煤,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储量1490亿吨,分别占全省、全国煤炭储量的86%和10.8%。榆林煤具有高发热量、高含油率、低灰、低磷、低硫的“两高三低”特点,是国内最优质的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石油: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探明储量3.6亿吨,已建成靖边、定边、横山原油生产基地和延长榆炼3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天然气:天然气预测资源量6万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4个,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气田储量丰度0.66亿立方米/平方公里,属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丙、丁烷含量1.3%,有机硫含量极微,气质特优。已建成长庆靖边、长庆榆林两座天然气净化厂和西气东输、陕京、陕京复线、靖西、靖银等输气管线。
岩盐: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60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52%和26%,盐层平均厚度达120米以上,是我国最大的岩盐矿区。平均品位96.47-98.16%,硬石膏型,大部分属一级品,盐质优良。
高岭土:高岭土预测储量10亿吨以上,探明储量3.7亿吨,居全国之首。
电力资源
榆林是我国“西电东送”能源基地。近年来,以特高压电网为骨干网架,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智能电网加快推进,截至2022年底,全市累计电力装机3902.225万千瓦,其中火电2522.5万千瓦、新能源1374.5万千瓦(风电731.6万千瓦、光伏642.9万千瓦)、水电1.825万千瓦、生物质发电3.4万千瓦(垃圾发电2.4万千瓦、沼气发电1.0万千瓦)。
水利资源
榆林市是西北地区水资源相对富集区,全市水资源总量为26.72亿立方米,可利用总量为9.41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为757立方米,是全省的71%、全国的36%;亩均水资源量为231立方米,是全省的25%。近年来,榆林持续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管理、水生态治理等工作,高质量编制榆林水网建设规划,深化节水控水行动,加快建设东线引黄、西线引黄、王疙堵水库、矿井疏干水等骨干供水体系,让水资源成为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化基地的有力支撑。
风光资源
榆林是风能、太阳能富集区。年平均日照时数2600-2900小时,太阳能总辐射量5000-5200兆焦耳/平方米,属中国日照高值区。榆林长城沿线以北的年有效风小时数一般大于6000小时,测风塔10米高平均风速为5米/秒左右,风功率密度可达150瓦/平方米。
土地资源
榆林全市总土地面积4.3万平方公里,地域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西南部梁状低山丘陵区,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1.55%。
人才资源
榆林把人才作为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积极打造区域人才洼地,在实施“521英才计划”,推行更加开放灵活的柔性引才政策,引进一批高端人才的基础上,又实施了加强本地人才培养的“九大工程”,通过建设开放式榆林大学,新建多所高水平职业专科院校,培养了一批专业技能型实用人才。同时,依托科创新城引进和培养科研人才、创新人才,打造聚集科研院所、大专院校、能源创新的新城。
科技资源
2022年,全市组织评议登记科技成果25项,其中科技成果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14项,获“陕西省2022年科学技术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授权专利3738件,发明专利201件,获陕西省专利奖3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7.83亿元。